wo zhong de shi tian gua jia jie miao wei shi me huan you ku wei bing fa sheng
我种的是甜瓜嫁接苗,为什么还有枯萎病发生?

我种的是甜瓜嫁接苗,为什么还有枯萎病发生?
  • 症状
    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初期,在蔓节部出现浅黄绿色油渍状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胶状物,而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呈苍白色,易碎烂,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瓜蔓显症3~4天后,病斑即环茎1周,7天后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为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不断扩大并腐烂,菌丝深入到果肉内,果面出现白色绒状菌丝层,数天后产生黑色小粒点。
    发病原因
    该病由半知菌瓜壳二孢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分生孢子器表面生,初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后突破表皮外露,浅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直径74.5~52微米。孔口明显,顶部呈乳状突起,直径17.1~31.5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透明,两端钝圆,初为单胞,后生一隔膜,分隔处常缢缩,大小(9.2~16.4)微米×(3.3~5.2)微米。病菌的有性时期属子囊菌甜瓜球腔菌真菌。子囊壳球形,黑褐色,单生于寄主表面,孔口突出表面,大小44.5~98.5微米。子囊短棍棒状或袋状,无色透明,正直或稍弯,大小(28.5~43)微米×(8.5~12.5)微米。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梭形至椭圆形,双细胞,上面细胞较宽,顶端较钝,下部细胞较空,顶端稍尖,分隔处明显缢缩,大小(10~20)微米×(3.5~6.5)微米。
    发病规律
    1、病菌潜伏在病残组织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后释放出的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浸染。7月中旬气温20~30摄氏度,潜育期3~5天,病斑出现4~5天后病部即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在株间传播距离6~8米。
    2、甜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薄皮脆瓜类属抗病体系,发病率低,耐病力强;厚皮甜瓜较感病,尤其是厚皮甜瓜网纹系列、哈密瓜类明显感病。
    3、病菌发育适温20~30摄氏度,最高35摄氏度,最低5摄氏度,55摄氏度经10分钟致死。据观察5天平均温度高于14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百分之55,病害即可发生。气温20~25摄氏度病害可流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湿度高发病重。栽培期间的降雨次数和降水量决定该病是否发生和流行。连作、密植田藤蔓重叠郁闭、大水漫灌等情况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龙甜1号等抗蔓枯病的品种,此外还可选用伊丽莎白、新蜜杂等早熟品种。
    2、农业措施。实行2~3年轮作。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防止该病在田间传播蔓延。合理密植,采用搭架法栽培,此法可改变瓜田生态条件,减少蔓枯病的发生。及时整枝、打权,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茎基部或全株喷洒百分之2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百分之40拌种双粉剂500倍液,或百分之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隔8~10天喷1次,共喷2~3次。棚室栽培时可喷撒5%防黑霉粉尘剂,每亩用药1千克。棚室栽培也可熏烟,用45%百菌清烟剂,按每亩80克剂量熏烟,每7天1次,连续防治2至3次。用救腐愈粉剂掺等量清水调成糊状涂抹蔓上发病部位,也可有效防止病菌的扩散。
  • 假的吧
  • 接穗(甜瓜苗)在真叶下1~1.2厘米处呈30°角向上斜切,将甜瓜的嫩尖切下,使接穗切口长度与砧木切口长度相当。把砧木与接穗切口密接,然后用嫁接夹夹好接口。 二、接后管理 嫁接后立即向营养钵中浇少许水,保证水分供应。在嫁接苗上覆盖拱棚,并封闭严密。接后照常揭...

  • 嫁接苗成活率高低,取决于嫁接后管理的好坏,从嫁接到成活一般需要10~12天,在这期间要抓好保温、保湿、遮光等主要环节。 1.保温: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间18℃~20℃,超过40℃或低于10℃都会影响成活率。晴天遮阴防高温,夜间覆盖保温...

  • .由真菌、细菌、病害引起的烂瓜。引起甜瓜烂瓜的真菌 害有:甜瓜疫病、菌核病、炭疽病、蔓枯病、黑星病等。这些病原菌能够在种子、土壤、病植物残体上存活,主要靠气流传播,外界环境湿度较大时,就会再次侵染而大面积发生。引起甜瓜烂瓜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