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 qiu qi hou bian nuan dui zhi wu de ying xiang
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的影响
  • 1. 生态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020年,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的消息,在疫情中显得不那么起眼。然而这只是全球生物灭绝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对地球产生了巨大改造,创造了新的地质时代,地质学家称之为“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个词被用来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全球性影响。而全球各地动植物的大规模灭绝,从而引起的生态多样性降低,是人类世的关键特征之一。

    动植物通过物竞天择的进化,长期来看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若是在短期环境发生巨变,则会导致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降低,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前文提到的长江白鲟,作为淡水鱼类,就对水温极其敏感。

    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按照巴黎会议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估计,取决于未来 30 年内人类采取的减排措施,给出了不同的推演。在最乐观的情况,人类能够在 2100 年,将全球变暖的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而若是没有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加以控制,那么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6 摄氏度。在不同的场景下,各地区的生态多样性预期会受到多大的冲击,这是本文回答的问题。

    相关阅读:

    全球气温升高1.5°C还是2°C,这个世界大不同

    该文将地球表面,按照 100 平方千米的大小切成一个个的小格,考察每个小格内的生态多样性。总计考察了近三万种动植物,包括鸟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海草及珊瑚。通过考察当温度的变化超过正常变化范围之后,需要经过多久会对特定物种产生显著的冲击,基于 1850年-2005 年间的历史数据,对未来生态多样性在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下对应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2. 如果我们达成巴黎协定的升温2°目标

    2015年的巴黎协定,是人类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要求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 1.5 摄氏度以内,最高 3 度。为此需要在 2050 年后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清零,然而过去十年间全球的碳排放并没有降低,反而在逐年升高,这使得未来十年内,为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所需的减排量显著提升。
  •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更加频繁、强烈的极端天气下,作物生产受到威胁。作物易受这些变化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单产下降。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干旱经常伴随热浪,极端的高温使全球各国谷物平均产量降低了9-10%,损失预计将继续增加。尽管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反应各不相同,C3和豆类粮食作物随着温度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其营养价值也会随之会降低,这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后果。为应对气候变化,人们甚至不得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调整。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由于温度升高而出现了新的宜耕地,中国的稻谷生产逐渐向北转移。同样是由于气候变化,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农民正在采取新的耕作方式,包括作物多样化,农业集约化甚至放弃玉米种植。病原体和害虫是造成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估计造成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在17.2%至30.0%之间。病害是如何响应气候变暖的呢?主要是病原体生态位的扩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病原生态位向极地迁移,一方面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虽然也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实验和模型研究表明,即使在水稻生长期,边际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细菌性穗枯病的发生而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最可能的气候情景,即未来100年内温度升高2℃,欧洲玉米可能会受到曲霉菌分泌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催生食品健康问题。



    作物是植物生物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包括植物,环境和相关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在植物基因组的背景下,植物同时经历多种胁迫,并且它们对胁迫组合的反应是复杂的并且难以预测。例如,当与热胁迫同时发生时,植物病害可能会加剧或减轻。因此在保护粮食安全面前,我们必须接受气温升高的复杂性,了解植物如何同时应对非生物和生物逆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学植物与病原体互作分子生物学的权威Jan E. Leach教授发表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杂志的综述文章“High temperature-induced plant disease susceptibility: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介绍了最近的几项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表述宿主对单一和组合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
  • 7月16日据外媒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类农作物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鱼类和动物的数量也可能大大降低。未来,一些广受喜爱的食物和饮料有可能从人类餐桌上消失。

    据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全球适合种植咖啡的土地面积可能会减少一半。而到2080年,野生品种的咖啡预计将全部灭绝。据了解,坦桑尼亚作为全球咖啡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其咖啡产量已经减少了一半。

    同时报道提到,由于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2060年以后,贡献了全球可可出口产量三分之二的生产国加纳和科特迪瓦,都将面临平均气温上升2度的可能。而这将直接导致市场上不会再有物美价廉的巧克力。目前,气候的变化已经迫使印尼和非洲的种植者从种植可可转向其他作物,如棕榈树和橡胶树。

    而在法国西南部,不断上升的气温导致葡萄变得太甜,致使拥有600年历史的白兰地行业处于危机之中。同样,英国苏格兰的威士忌制造商和美国的啤酒生产商也面临着种困境。全球变暖导致干旱,淡水供应减少。2018年夏天,许多威士忌酒厂被迫关闭。而水资源短缺和干旱导致啤酒生产商遭受双重打击。

    作为人类重要淀粉来源的土豆因此面临严峻的考验。因为土豆在地表以下生长,因此更容量受到旱灾的影响。据英国媒体报道,2018年夏天的高温酷热,导致土豆减产四分之一。

    除了各类植物,鱼类、贝类也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占地球面积70%左右的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这导致了海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影响鱼类生存。另外,海水还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化,贝类将越发难以生长。统计指出,全球捕鱼量已下降5%,渔民的收入不断下降。
  •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53737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
  •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
    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 大自然给人类敲响警钟,全球气候变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