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花卉绿植养护专题活动
- 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 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第一、认为满族妇女爱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双脚。第二、认为满族妇女,为了增其身高,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第三、满族妇女上山劳动为防蚊叮,同时免使鞋底遭泥湿。故习惯在鞋底部附木块,后发展为花盆底鞋。
清朝时期的花盆底鞋总体的特点就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因为有个盆底,所以鞋跟一般高度在5-15厘米之间。 清朝时期的花盆底鞋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
清朝的末期。 清朝时期正做坦,高底鞋和花盆鞋在清朝的末期(1796年至1911年)最为流行。这种流行的原因是清朝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其中包括推行“汉服”,即汉族服装,以及推行“汉鞋”,即汉族鞋子。高底鞋...
满清入关后,贵族妇女将汉族平底单齿木屐改良成了花盆底鞋,鞋底仍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一般为7cm,最高的可达13cm,鞋帮饰花草是鸟等刺绣。有的鞋底上也有绣花图案,脚尖处有针线编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别盛行,连慈禧太后也常着此鞋。关于花盆底鞋(木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