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花卉绿植养护专题活动
-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分配,不用自己找工作。拿我们老师的话说,一走出校门就是国家干部了。不像现在,找工作都要先投简历,通过面试才能拿到offer。我的同学小高很幸运,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农业科研所,上班不到一年便挑起大梁,承担了所里玉米制种的任务。
尽管小高事先研究了大量的育种技术、气象等资料,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了开花授粉期,还是出现了问题—— 花期不遇 。
花期不遇,在玉米制种上是指母本吐丝与父本抽雄散粉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造成结实率低,甚至制种失败。很不幸的是,小高遇到的是严重的花期不遇,大片制种田几乎颗粒无收,经济损失惨重。
解决花期不遇,并不那么简单,除了按技术流程进行操作外,还要在亲本的各个生长时期对生长发育进行调节。简单的讲,就是对生长快的亲本采取措施抑制其生长发育,对生长慢的亲本则要促进其生长发育,以达到 父母本花期一致,完成授粉过程,结出种子来。
出了事故是要追究责任的,所里领导不断找小高谈话,局里也派人前去调查。作为刚刚工作经验不足的小青年,小高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一度出现精神异常,一天到晚嘴里念念有词,但谁都听不清他说了些什么。
局里负责调查的人向领导如实汇报了情况,局里的处理结果,只是对制种事件发了个通报,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处分处理,因为在当时体制下,虽然事件造成的损失较大,但那毕竟是科研所内部的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花期不遇”的事慢慢被人们淡忘,小高的精神也逐渐恢复正常。后来,小高找局领导要求调局里工作。局里本不想答应,但又怕小高精神上再出问题,就把他调局里了。
到局里上班后没多长时间,小高就找了对象,而且很快结婚,不到一年就生了个儿子。
相对于植物,人类的“花期”要长得多。人的育龄期长达几十年,除了少数特殊病变原因外,很少出现“花期不遇”的问题。另有研究证明,男女年龄相差几岁,生育质量会更高。
如今夫妻离婚的越来越多。有离婚就有重组,离了婚的人,一般都想再找个年龄小一点的。“姐弟恋”比比皆是,广义上的“父女恋”、“祖孙恋”也早已不足为奇。只要你足够有钱或有权,只要对方同意,要么“娶”过来要么“包”下来,就没有不可能的事。
好处是,不管你和再婚对象年龄相差多少,都不必担心植物学里那种“花期不遇”的问题,况且有些人并不以“授粉结实”为目的,只要对方处于“花期”就行,哪怕是花季少女或“小鲜肉”。八十二的可以找二十八的,小伙子可以找老太太,都可以的。人家没犯法,谁能管得着?
但是,人类毕竟不是植物,也不是普通的动物。人活于世,时刻接受着道德监督和约束。不愿受约束的人,轻者会受到舆论谴责,严重的就不好说了,人们一般不称其为动物或植物,更习惯叫禽兽。
(图片/作者提供) 花期不遇是指母本吐丝与父本抽雄散粉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造成结实率低,甚至制种失败。 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玉米制种过程中,花期不遇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指的是在植物的生长周期中,母本(雌性植株)吐出花丝准备接受花粉的时候,父本(雄性植株)未能按时抽雄散粉,或者两者的时...
#指在一天中,恢复系和不育系不在同一时间开花。
花期不遇,是指母本吐丝与父本抽雄散粉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造成结实率低,甚至制种失败。 在玉米 制种过程中,两亲本要协调生长,达到花期相遇,这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而花期不遇,是指母本吐丝与父本抽雄散粉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造成结实率低,甚至制种失败。因此,分析花期不是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