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花卉绿植养护专题活动
- 这是因为香港人公认洋紫荆为美丽壮观之花卉,所以选为市花。
香港区花的中文学名叫红花羊蹄甲,香港俗称“洋紫荆”,香港区徽图案也是由这种花变化而成的。
洋紫荆花花色紫红,形如蝴蝶,当叶子还没长出时,枝条上花已盛开,所以又称“满条红”。花期冬到春季,总状花序,花冠浓艳紫红色,五瓣,花期持久。
1965年,香港人公认“洋紫荆”为美丽壮观之花卉,遂将其选定为“市花”。及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主权而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洋紫荆更用作特区区徽。
扩展资料
香港特区区旗、区徽图案组成及其寓意: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HONGKONG”的标准字样。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所使用的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呈圆形,除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HONGKONG”的标准字样外,中间也是红底白色五星紫荆花蕊图案,其寓意与区旗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市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 紫荆花,花色紫红,形如蝴蝶,景色奇特,艳丽可爱,当叶子还没长出时,枝条上花已盛开,所以又称“满条红”。如今,紫荆花已成为百年回归祖国的香港特区的区花。
香港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岸,珠江口之东,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毗邻。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1898年6月19日,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爱国群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1965年,紫荆花有幸当选为香港市花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 因1997年7月1日香港不再被英国租借,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的紫荆花雕塑,其希望的花语是:中央政府希望内地与香港,就像紫荆花一样和睦、骨肉情深,永久地在一起,不被任何困难分离。
洋紫荆能够代表香港,是因为它的独特历史背景。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 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由于香港同胞对紫荆花的酷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
扩展资料
紫荆花形态特征:
豆科紫荆属.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
叶互生,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 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1898年6月19日,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爱国群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1965年,紫荆花有幸当选为香港市花
- 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1]),别称香港兰(英语:Hong Kong Orchid Tree),是一种豆科蘇木亚科羊蹄甲属的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被发现。该树现广泛作为行道树进行栽培。其花大而艳丽,但是无法结果。2005年,研究证实洋紫荆并非一个独立品种,而只是红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混种,因花粉败育导致受精过程无法完成。
洋紫荆在中国别名红花羊蹄甲,在台湾则别名艳紫荆。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并於《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於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2004年,香港大学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国植物学会的植物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发表研究文章[2],从洋紫荆的外部、花朵及种子的形态,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与红花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作对比及分析,证实洋紫荆并非独立品种,而只是前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混种。提出更正洋紫荆的学名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种变种 ,nov. (nova)表示这个是新的名称)。
由於混种植物不能自行繁殖,这亦即是表示,现时香港所有的洋紫荆都是该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发现(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发现)的洋紫荆的复制品。因此,洋紫荆的基因池受到局限,这解释了洋紫荆对病菌的抗抵力较弱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使用暂行办法》通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正式启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是红旗中央配有5颗星的动态紫荆花。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香港市花)代表香港...
紫荆花的花语:紫荆花的花语为兄弟和睦、矢志不渝、相伴终生、阖家团圆等,植株一般在冬季开花,经常被种植在道路两旁或园林中,具有极高的装饰美化效果,如果遇到相爱之人,也可以将紫荆花赠予对方,表达心中的诚意。紫荆花的故事: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在香港的...
香港标志的花是紫荆花。洋紫荆曾被香港政府确定为市花,香港特委会在议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时,也确定了洋紫荆为图案,该种为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的杂交种,起源...